互助服务背后的那些小误会|真实案例解析。
GDM Official
2025年7月28日
“我的车修了一个多月怎么还不能取?专员也没主动联系。”
最近,我们收到类似反馈。作为一支认真倾听的团队,我们复盘后发现,这类困扰背后,往往并非我们的服务不到位,而是信息的"擦肩而过"造成了误会,也反映出不少会员对美国修车流程的时间和沟通预期存在落差。
今天,我们分享一个典型案例,不只是还原真相,也希望帮助会员更顺畅地使用服务。
案例:专员不主动联系?其实我们一直在跟进
7月初,一位会员在 App 内联系客服,说车修太久、没人主动联系,而且自己英文不好沟通吃力。
我们随即回溯服务全流程:
6/2–6/4:事故上报后,专员按约电话沟通 → 会员主动回邮件并上传资料 → 双方建立起邮件沟通 → 专员确认符合互助条件,启动维修流程 → 会员选择合作方 Innovation Group 维修门店;
6/5–6/10:门店进行车辆评估 → 出具损失报告 → 专员审核确认损失并协调维修时间;
6/16:车辆进厂;
6/18–7/2:维修期间发现隐藏损伤(如前大灯需更换),又遇配件等待 → 专员多次更新预计完工时间(ECD),并通过中英文短信、邮件、电话同步进度;
7/8:维修完成,会员当天取车;
7/10:专员再次致电回访;
整个服务期间,专员通过电话、短信、邮件多次联系会员(其中电话6次-带口译服务,短信7次,邮件6次)涵盖每个关键节点。
遗憾的是由于部分信息未被及时查收,导致产生了"没人联系"的误会。

为什么 ECD(预计完工时间)会变动?
这是不少会员的疑问。我们来拆解原因:
维修是动态过程,隐藏损伤不可避免
在事故初步评估损失时,往往只能看到表面损伤。而一旦车辆拆解进入实修阶段,常会发现"隐藏损伤"——比如结构件受损、电路系统故障或保险杠下方的破裂灯具等。这些损伤一开始难以察觉,却会显著影响修复方案和配件需求,自然也会导致 ECD 随之延后。这在行业中属普遍现象。
配件等待取决于类型与货源地
例如,本次维修优先使用 LKQ(优质替代零部件),部分配件发现本州缺货后只能改用 OEM(原厂件)。相比 LKQ 配件,OEM 生产和运输周期更长,通常等待2–3周。
那这次的维修效率到底如何?
根据 CCC Intelligent Solutions 发布的 2025 年 Q1 数据:
美国行业平均从"确认损失"到"修复交车"为 28.7 天,本事件为 28 天(6/10–7/8),无拖延。
进一步细看"确认损失到进厂",行业平均 14.8 天,本事件仅用 6 天(6/10-6/16),显著高效。
因此,30 天左右的维修周期(从确认损失到修复交车)在美国修车行业属于常态。即使我们尽力提速,也仍需面对行业里配件流转、维修排期等客观环节。我们理解会员希望尽快取车,但也建议大家建立合理的时长预期。
也许不是"没人联系",而是信息擦肩而过
还有一位会员,在晚上 10 点多报告事故,第二天早上 10:12PT 专员已发出短信和邮件,但 11:03PT 会员联系客服说"没人联系"。信息确实发了,但会员当下未查收。
美国维修服务偏好通过"邮件+短信"方式进行阶段性更新,而非每天打电话"报平安"——这种频率差异也容易造成沟通误解。我们理解事故后大家都很焦虑,也贴心提醒:
请定期查看短信、邮箱和开启 GDM App 通知,避免错过重要信息。
新版 GDM App【案件进度提醒】功能即将上线,可实时查看维修状态与预计完工时间。
我们知道事故后的等待很煎熬。所以,我们始终坚持:每一次沟通都有记录,每一条进度都及时同步,每一位会员都认真对待。
误会的背后,其实是服务可以变得更好的机会。我们会继续优化流程、强化提醒,也感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。因为互助,不只是制度,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连接。